氣相色譜儀(GC)作為分離復雜混合物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規范直接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。以下從開機準備、樣品處理、儀器參數設置到數據處理全流程梳理關鍵細節。
一、開機前系統檢査
1. 載氣系統驗證
- 確認高純氮氣(或其他載氣)鋼瓶壓力≥5MPa,兩級減壓閥輸出穩定在0.6-0.8MPa。
- 打開氣路后觀察柱前壓示數,若30秒內無顯著下降則表明氣密性良好。
- 隔膜泵類型儀器需檢查排水阱是否堵塞,防止水分反吸進入管路。
2. 色譜柱狀態確認
- 新安裝毛細管柱需進行老化:設置恒溫箱溫度低于最高使用溫度10℃,通載氣以2mL/min流速保持30分鐘,再程序升溫至最高使用溫度維持2小時。
- 舊柱效能評估可通過正構烷烴標樣測試理論塔板數,低于說明書標注值80%時應考慮切短或更換。
二、樣品制備與進樣技術
1. 進樣方式選擇
- 液體樣品優先選用分流進樣(分流比50:1~100:1),濃度過低時切換為不分流模式。
- 固體/半固體樣品需經溶劑萃取濃縮,避免直接進樣導致進樣口污染。
- 熱不穩定物質采用冷柱頭進樣或PTV進樣器,減少熱降解風險。
2. 進樣操作規范
- 微量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隔墊中央,注入體積≤1μL時推薦使用0.5μL量程注射器。
- 手動進樣需保持相同穿刺深度(約5mm),自動進樣器應定期校準機械臂位置。
- 高沸點樣品進樣后立即沖洗針頭,防止殘留物結晶堵塞針尖。
三、核心參數優化策略
1. 柱溫箱程序設計
- 初始溫度設定比目標物沸點低20-30℃,保溫時間使低沸點組分流出。
- 升溫速率控制在3-8℃/min,復雜樣品可采用多階程序升溫,相鄰階段溫差建議>50℃。
- 終止溫度不超過固定液最高使用溫度的90%,保留時間足夠使最高沸點組分流出。
2. 檢測器參數適配
- FID檢測器氫氣:空氣:載氣比例約為1:10:1,點火成功后基流波動應<0.02pA。
- ECD檢測器需嚴格控制尾吹氮氣流量,放射源衰減超過20%應及時更換。
- TCD檢測器橋電流穩定時間需>30分鐘,載氣純度必須達到99.999%。
四、運行過程監控要點
1. 實時數據采集
- 啟動序列運行時密切關注壓力曲線,柱前壓波動>±5%需檢查氣路密封性。
- 峰面積RSD>5%時提示系統異常,可能原因包括進樣量偏差、檢測器污染或色譜柱失效。
2. 停機維護規程
- 實驗結束后繼續通載氣降溫至接近室溫,防止固定液冷凝在檢測器內。
- 每周清理進樣口玻璃棉襯管,每月更換隔墊,發現鬼峰增多需排查進樣墊碎屑。
- 長期停機前用老化程序烘烤色譜柱2小時,切斷電源后關閉所有氣閥。
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操作規范,配合定期的性能驗證(如注射1μL正己烷測定死時間和峰面積),可確保氣相色譜儀長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。實際操作中需根據樣品特性動態調整參數,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(SOP)是獲得可靠數據的關鍵。